大众侃车,简单买好车!

蜂巢能源第三届电池日观察:由快向稳 拓宽竞争“护城河”

TWh时代正在加速而至,市场竞逐也在变的愈发激烈。数据预计,到2023年,国内锂电池市场出货量将超过1TWh,其中动力电池出货有望超800GWh,储能电池出货将超180GWh。

对于已经手握入场券的企业而言,面对规模更大的市场,竞争变量也在陡然增多,能否通过技术及产品创新、业务部署、生态构建等打造自身的持续竞争力,是赢得这场持久战的关键。

12月15日,蜂巢能源第三届电池日在江苏常州举行,此次电池日主题为“乘风·驭未来”,来自政府、行业机构、金融资本、整车厂、供应链企业以及主流媒体等超200位代表出席,共同见证了蜂巢能源最新产品及生态战略发布。


此次电池日上,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代表蜂巢能源发布了基于短刀电池的全新一代的高安全动力电池系统化解决方案龙鳞甲电池系统、超高速叠片技术3.0“飞叠”等多个创新技术及产品,并对外宣布开启“动力+储能”双轮驱动战略。

同时,面向新的产业周期,蜂巢能源对于去年电池日公布的领蜂战略进行了升级,将进一步围绕品类创新战略、AI智能制造战略、蜂链生态伙伴战略、资本共创战略等四大战略,通过供应链协同、多业务互通、产业链赋能来构建“蜂窝生态”。

以此次电池日作为观察视角,可以看到的一个明显变化是,蜂巢能源的发展开始转入由快向稳的节奏,并通过技术及产品持续创新、业务第二曲线拓展、供应链生态构建等一系列布局,筹备动力电池领域的“耐力赛”。

入窄门:创新基因驱动蜂巢速度

2018年进入动力电池领域时,蜂巢能源选择了一条“窄门”,率先将叠片工艺用于方壳电池制造,并引入车规级标准,开启动力电池叠时代。

四年多来,方形叠片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动力电池企业及主机厂的共同选择,蜂巢能源也从“独行者”变成了“众行者”。

“窄门变通途,微光变曙光。”杨红新在电池日上对于蜂巢能源的高速成长复盘时表示,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于超越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杨红新认为,窄门变通途的背后,是蜂巢能源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持续创新,这是其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事实也的确如此,四年多来,蜂巢能源在行业内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技术及产品,叠片电池”、“无钴电池”、“短刀电池”、“蜂云平台”、“车规级AI工厂”……

同时,通过连续三年“电池日”的举行,蜂巢能源已经成为动力电池领域创新引领者的形象。

而一系列创新IP背后,得益于蜂巢能源在研发领域的持续且巨大的投入,IPO招股书数据显示,其近三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20.71%,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近15亿元。

持续创新的确推动了蜂巢能源的快速崛起,2019年~2021年的三年间,其复合增长率高达119.42%。从市场表现来看,蜂巢能源的动力电池装车量已经位列国内第六,同时在全球也进入前十阵营。

而从主力产品的客户推进来看,蜂巢能源去年发布的短刀电池,目前已经获得12家车企的定点,同时有两款电芯已经实际量产。率先发布的无钴电池,也已经在今年11月正式装车,并还将在明年发布的两款主力车型上搭载。

在产能部署上,蜂巢能源也以极为快速的扩张在国内及全球做了全面布局,截至目前,已经在常州、湖州、马鞍山、 南京、盐城、上饶、成都、遂宁、武汉、达州部署了10个基地,同时还在海外规划了2大基地。


走远路:由快向稳拓宽竞争“护城河”

走远路要拼耐力,加速而来的 TWh时代,对于企业而言,单靠单一维度度的速度已经远远不够,面向未来更长周期的竞争,一定要做耐力赛的准备。

此次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在技术、市场、供应链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战略调整和部署,通过由快向稳的转变,拓宽自身竞争护城河。

一是通过持续性和体系化的创新,进一步强化在“技术+制造”领域的竞争力。

杨红新认为,十年前,电池企业靠产品技术取胜;五年前,靠差异化定位取胜;但进入TWh时代,企业需要靠技术+制造取胜。围绕于此,蜂巢能源在制造层级和用户体验层级,开展了多维度的创新。

此次电池日公布的超高速叠片3.0技术命名——“飞叠”,就是针对目前制造环节的效率难题而进行的一次工艺及装备环节的颠覆性创新。



该技术实现从单片切、单片叠转变为多片切、多片叠,基于该技术的叠片机占地面积减少达 45%,效率提升 200%以上。真正实现了电池制造的极简化、集成化、智能化,同时与短刀电池组成强力技术产品矩阵。

而此次发布的龙鳞甲电池,则是针对用户关注的核心痛点而进行的系统化的结构创新。基于第二代短刀电芯的底出防爆阀设计、热电分离技术、双面冷却设计等一系列创新,实现动力电池系统的极致安全、极致续航、极致性能、极致成本、极致兼容。



除此之外,蜂巢能源已经围绕“技术+制造”,形成了涵盖工艺、结构、电芯、材料等在内的一整套创新体系,这为其参与更大规模市场化的竞争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二是卡位储能,进行第二增长曲线的业务部署。

此次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宣布开启“动力+储能”双轮驱动战略。



2022年,储能市场元年已经开启,而面向未来,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将会是一条万亿级的大赛道。数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接近500GWh,到2030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2TWh。

基于此,蜂巢能源在已有动力电池业务上,将储能业务作为另一大核心业务板块,并同时切入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三大细分领域。

此次电池日上,蜂巢能源也根据三大应用场景发布了储能具体产品,在电力储能领域,蜂巢能源发布了L500+液冷的产品,在工商业储能,将提供能源聚合服务,同时在家庭储能及便携式储能领域,都发布了从电芯到系统层级的相应产品。

三是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打造,共同构筑蜂巢的“蜂窝生态”。

面对TWh时代的竞争,越来越清楚的一点是,过往建立在单纯买卖关系的产业链链已经无法适应新周期的需求,构建绿色、安全、可持续的新型产业生态已经迫在眉睫,这需要各环节通力合作,重新界定企业边界,以新模式、新业态应对产业新形势。

此次电池日上,杨红新介绍,为了实现能源互联,蜂巢能源以动力电池为核心,储能业务为载体,并打造全新的生态模式。

基于上述思路,蜂巢能源一方面通过动力电池和储能两大核心板块去做产业外延,包括旗下的材料公司锂白新材料,主要做工业OS的章鱼博士以及再生资源业务的藤青青等,目前都已经得到实质性进展,并将开启独立融资进程。

另一方面,蜂巢还通过通过产业与资本的深度融合,以更开放的姿态和创新的模式链接更多的合作伙伴,通过供应链协同、多业务互通、产业链赋能来构建“蜂窝生态”。

面向未来十年乃至更长的周期,围绕能源与交通领域的零碳经济浪潮将成在全球范围开启,毫无疑问的是,动力电池则是这场风暴的中心。

对于打算拥抱这场变革的蜂巢能源而言,正在以由快向稳的姿态,向着全球领先的能源互联科技企业为愿景飞速向前。“从入窄门,到走远路,创新是唯一的出路,淘汰自己,否则竞争对手将淘汰我们。”杨红新表示。


分享到: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买车
发 表
评论

我要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