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众侃车了解到,双龙汽车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因拖欠约6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32亿元)的贷款,该公司已经于12月21日申请法庭重整。这是自2011年被印度汽车制造商马恒达收购之后,时隔九年,韩国双龙汽车再次申请破产重整。
双龙汽车在连续15个季度亏损后,已无力偿还165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8亿元)的外债。这其中包括双龙汽车向产业银行贷款900亿韩元,未能在延期日的当天偿还;还有友利银行的贷款150亿韩元也未能还本付息;还有向外资金融机构贷款的600亿韩元在内,双龙汽车拖欠的贷款共计1650亿韩元。
尽管最近上市的全新雷斯特销售表现良好,但双龙仍未摆脱经营困境。双龙汽车今年第三季度的资本减损率为86.9%,远高于去年底的46.2%。
母公司印度马恒达(Mahindra & Mahindra)曾一度将双龙汽车从濒临破产的困境中拯救出来,但这些年不止一直无法获得预期的投资回报,而且还要不停“输血”,这让马恒达始料未及。今年早些时候,马恒达承曾诺再向双龙汽车注资23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5亿元),但疫情暴发后,由于数家海外子公司业绩不达预期,马恒达也遭遇了重大亏损,一时急于摆脱亏损的业务。最先被马恒达抛弃的是位于美国的电动摩托车品牌GenZe,其次就是双龙汽车。今年4月,马恒达召开临时董事会,决定中止对于双龙汽车2300亿韩元的投资计划。这一变故使得本就举步维艰的双龙汽车不得不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的方式来筹集资金。
继停止注资后,今年6月,马恒达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帕万·戈恩卡对外表示,寻求退出亏损的合资企业,计划放弃对双龙汽车的控制权。之后马恒达挑选了较为权威的顾问,开始为双龙汽车寻找潜在的投资者。业内先后传出雷诺三星、福特汽车、越南VinFast有意收购双龙汽车的消息,但均被辟谣。吉利和比亚迪也是“绯闻买家”,但吉利明确予以否认,而比亚迪不予置评。
对于深陷亏损的双龙汽车来说,当下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迅速找到新的投资者,通过新鲜的现金注入来摆脱资金困境,实现管理和运营的正常化。但从目前来看,寻找“接盘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