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的汽车行业中,对于电动车的宣传总是伴随着“零排放、无污染”的口号。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最近根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援引《每日镜报》报道称,事实真相并不是如此。虽然电动汽车行驶时确实不会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但是在制造电动车时所需额的金属和电动车所需电力上,往往伴随的就是污染增加,环境被破坏。在电动车上最主要的部分,电池的制造更是如此。在电池方面,在中国生产的电动车所使用的电池大部分都是中国本土生产的,在生产这些电池时会对该中国地区的环境产生很大的破坏,同时对于全球性气候的保护也很不利。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也曾对投资者表示,长城做电动汽车是为了应对国家油耗限值,他说:“我们发电主要靠煤电,在能源转化过程中,实际上电动汽车并不节能环保,电动大巴比天然气大巴多10倍污染。”
特斯拉刚刚在中国市场风靡时,就遭到专家和业内人士的质疑。上汽新能源和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干频曾详细算过这样一笔账。重2108公斤的特斯拉仅电池重量就有半吨,平均每公里耗电约0.18度。由于美国用的是核电,因此,特斯拉在美国每公里碳排放大概是122g,无疑是环保节能车型。但中国大量使用煤电,算下来特斯拉在中国碳排放约为175g/公里,高于传统燃油车的150或160g。“因此在中国,特斯拉不属于节能环保车型。”
除此之外,电动汽车在制造电池时往往需要很多的稀有金属,而这些金属的挖掘和冶炼过程中都会对当地的坏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例如,在冶炼金属时会向大气层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物。据此根据科学家的调查显示,制造电动汽车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超过传统汽车,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电动车电池中的金属物质的生产,由此可见这将会对中国地区造成很大的污染。
电动车在寿命完结后将要进行报废处理,而在这过程中对于很多金属不见得报废回收如果做得不正确也将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电池的回收。
有很多人都认为,根据这种情况,我们改变的只是污染方式,但仍没有减轻污染的程度,还可能加剧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