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几年全球最重要的车展——上海国际车展,今天被“冰激凌”事件抢了热搜,着实让人哭笑不得,也折射出了当下某些现状,喧嚣、迷茫、出位。一如今年的中国车市,价格战,掀桌子,地方介入,持币待购,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这个混沌、极度内卷的市场,汽车企业要想保持定力,动作不变形,并不容易。
4月16日,在沃尔沃的科技日上,沃尔沃EX90正式在国内首发亮相。作为一款沃尔沃全新纯电旗舰SUV,EX90基于SPA2原生纯电平台打造,采用业界先进的中央电子电气架构,也宣示沃尔沃正式全面进入电气化时代。
按照规划,到2025年,沃尔沃汽车将实现全面电气化,届时纯电车型占比将达到50%,其余为混动车型;2030年,沃尔沃汽车成为纯电豪华车企;2040年,沃尔沃汽车力求成为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
方向已定,战略已出,但至少近两年,对任何豪华品牌的转型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但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 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 CEO 袁小林在接受大众侃车等媒体采访时却非常淡定,他说:“其实今天的市场竞争和以往没有本质区别, 什么时候都得竞争, 每个时代都一样,只是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但他同时表示,在“四化”转型过程中,对传统汽车造成了各种各样维度的挑战,如何应对? 他强调首先要战略清晰,然后按照自己的规划,实事求是的一点一点的去实现,同时以开放的心态,灵活应对变化。
具体来说,沃尔沃给出的策略是产品、品牌和体系力。在袁小林看来,中国市场空间太大了,新的机会也特别多。但能不能抓住最本质的东西,不要被那些喧嚣的外表所困惑者才是关键,要保持战略定力。
而第二次来到到中国的沃尔沃汽车集团首席商务官兼副 CEO Björn Annwall(安伯扬)同样信心十足,“我们不需要去紧张、害怕, 因为我们有非常清晰的战略, 保持盈利,不断成长。沃尔沃有好的产品,并且也在不断地打造非常好的客户体验,所以我们一定会存活下来。”
事实上,关于电气化的转型,我们并不能仅仅从迎合或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待沃尔沃这个“另类”的公司,从某种角度上看它是一个理想化、偏执拗的企业,这就是企业担当,也是社会责任。
沃尔沃的电气化战略其实早已确定,希望在2040年前成为第一个碳中和的汽车企业,要求所有供应商必须满足沃尔沃的高标准要求,实现全产业链的环保。比如在2030年之前实现 50%的塑料、铝等回收再利用,要求所有电池采用可回收材料等等。事实上,沃尔沃早已行动,消费者选择沃尔沃的产品除了安全,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材料的健康、环保。
无疑,中国品牌在新能源赛道已经做到了领先,关于未来汽车的理解,以及在产品上的智能座舱和智能辅助驾驶都做到了创新性的应用。这也是外资品牌包括豪华品牌的电动车被诟病最多的地方,也被认为是不了解中国消费者或是在平衡中国和全球市场的两难选择。
安伯扬承认在这方面的创新中国做到了全球领先,他强调会通过全球资源的协同来提升效率,并且已经把创新中心、创新枢纽设在了中国,从而充分发挥中国在这方面的优势。
但同时袁小林也认为,在行业转型过程中,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还没有到定性的时刻,沃尔沃的核心点在客户,也就是围绕需求定义自己的产品。
无论是在沃尔沃的科技日现场,还是与高管的沟通交流,我们发现沃尔沃还是那个以人为本,重视安全,尊重驾乘者的那个负责任的品牌。正是这样的坚守,在没有新产品,竞争惨烈的一季度,沃尔沃在中国依然实现了2.1%的正增长,这也是品牌魅力所在,也是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钦培吉喊出“新势力有的,我们三年就能学会;我们有的,新势力十年也学不会。”的底气和自信。
在这个变革的时间窗口,在以快制胜的中国市场,快速反应,提高效率固然重要,但汽车毕竟是一个马拉松式考验耐力的产业。很多东西确实没法一蹴而就,更需要一点慢功夫,正如袁小林一直强调的产品、品牌和体系力。 越是喧嚣,特别是在大家感到慌乱的时候,或许更应该回到最本质的东西,保持战略定力就显得愈发重要。即将走过100年的沃尔沃更在意可持续的成功和发展,这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