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车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扬帆出海。从东南亚到欧洲,从中东到拉美,中国品牌的身影日渐增多。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再创新高,达308.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增长的核心引擎,出口量达106万辆,同比增长75.2%。比亚迪、奇瑞、吉利等头部企业正以不同路径推进国际化,逐步改写全球汽车竞争格局。
奇瑞凭借在俄罗斯、中东及拉美等市场的长期深耕,依托高性价比与本地化产能,稳居出口前列;吉利则通过成功的国际并购与协同——如整合沃尔沃、宝腾、路特斯等品牌,实现技术反哺与品牌上行,在欧洲与中东等高端市场逐步打开局面。
而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者,比亚迪的出海路径同样具备战略纵深感。它不仅致力于将产品销往海外,更着眼于在全球核心市场实现深度本土化。从泰国建厂、欧洲市场多点开花,到选择全球汽车工业高地——日本作为正面攻坚的战场,比亚迪的全球化正步入技术、品牌与生态全面输出的新阶段。
东京车展亮剑,以本土化思维攻坚日本市场
在此背景下,2025年东京车展成为比亚迪展示其全球战略深度的关键舞台。
以进入日本市场20周年为新起点,比亚迪在本届车展下了两步关键的战略棋:全球首款专为日本市场量身定制的K-EV BYD RACCO,并同步实施“纯电+混动”双线产品策略,正式引入其在日本市场的首款插电式混动车型海狮06 DM-i。

K-Car(轻自动车)作为日本独有的汽车品类,对空间、尺寸和燃油经济性有着极为严苛的标准(长宽高分别不超过3.4m/1.48m/2m,排量上限660cc等),堪称日本本土汽车文化的缩影。比亚迪RACCO的推出,标志着其研发体系已能精准响应日本市场的独特需求。这款从海獭习性中汲取灵感的微型车,凭借高车身与双侧滑门设计,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被环绕的安心与便利,预计将于2026年夏秋正式上市。
同时,海狮06 DM-i的引入,展现了比亚迪务实而灵活的市场策略。在日本纯电基础设施尚在普及、消费者仍存续航焦虑的背景下,超级混动技术成为撬动更广泛消费群体的有力工具。
除上述两款车型外,比亚迪还展出了全新升级的元PLUS、海豚、海豹等热门纯电车型。旗下百万级高端品牌仰望的超跑U9也同步亮相。商用车展区方面,比亚迪全球首发了纯电卡车T35及小型纯电动巴士J6 living car概念车,并展示了中型纯电动巴士J7与大型纯电动巴士K8。纯电卡车T35计划于2026年在日本上市,该车型根据日本市场的法规和尺寸要求定制化设计,搭载刀片电池,兼顾稳定续航与高实用性。值得关注的是,T35将于2025年11月13日率先在中国大陆上市。

扎根日本:从“卖车”到“织网”的生态构建
车展之外,日本市场——本土品牌市占率超过94%、新能源渗透率不足3%的“堡垒市场”,历来是外资车企难以攻克的阵地。比亚迪得以在此扎根的关键,在于其超越传统汽车制造商的角色定位,通过数年耕耘,构建了一张深入社会肌理的价值网络。
这张网络的商业基础是其在商用车领域的成功。自2015年进入日本市场以来,比亚迪电动巴士已覆盖从北海道到冲绳的各地公交系统。截至目前,其J6、J7、K8三款电动巴士已成为日本电动巴士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2025年,比亚迪将为大阪·关西世博会提供33辆纯电动巴士,这场国际盛会的零排放交通服务,正是其产品可靠性的有力背书。
在乘用车领域,比亚迪亦稳步推进。自2022年7月宣布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以来,已陆续推出元PLUS、海豚、海豹、海狮07四款纯电车型。随着此次车展新增K-EV BYD RACCO与海狮06 DM-i,其在日本的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并计划于2027年前形成7至8款纯电及混动车型的完整布局。目前,比亚迪在日本已建立66家销售网点,渠道网络持续拓展。

更深层次的扎根,体现在其与社会公共事业的深度融合。比亚迪与日本全国12个地方政府签署灾害应急供电协议,这意味着当地震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比亚迪的电动巴士与储能设备将成为移动的“生命电站”,为避难所和医院提供紧急电力。此举使其从商业合作伙伴升级为社会的“安全守护者”之一。
此外,通过向东京工科汽车大学校捐赠元PLUS用于教学、持续参与“中国节”、支持本地体育赛事等一系列举措,比亚迪在人才、文化等多维度寻求认同与共鸣。这套涵盖商业、公共、文化与人才的多维网络,使比亚迪逐渐从“外来者”转变为日本新能源生态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这些深耕举措在2025年迎来实质性收获。
在销量层面,2025年9月,比亚迪在日本的单月上牌量突破800台,首次跻身日本进口车品牌销量前十。2025年1-9月,其累计纯电销量达2899台,同比增长66%。这些数字表明,比亚迪已突破早期尝鲜用户圈层,开始进入主流消费视野。销量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品海狮07的强劲表现与电池延保等服务的升级,验证了“产品+服务”组合策略的有效性。
在品牌价值层面,比亚迪海豹不仅入围日本年度风云车评选,更荣获EV大奖总冠军。更具象征意义的是,丰田主动寻求合作,基于比亚迪技术打造其首款纯电动汽车bZ4X。这一动向清晰地表明,日本汽车工业已从最初的审视转为将比亚迪视为技术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全球化新征程,从“体积”到“体系”的竞争
比亚迪在东京车展的动向,折射出中国车企全球化战略的深刻演变。
过去的出海更多追求出口的“体积”与规模,而今天的深耕则考验在成熟市场构建良性“体系”的能力——包括本土化的产品定义、深入社会肌理的生态角色,以及赢得行业尊重的技术话语权。
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的实践,正是这种体系化出海的先行探索。其意义不仅在于销售数量的增长,更在于为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了一份先行者启示:真正的全球化,是在世界汽车工业的腹地,建立起可持续的商业存在。这条路固然艰难,但唯有通过这样的深耕,中国品牌才能从“全球销量”的跟随者,蜕变为“全球格局”的定义者。
 分享到: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