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我更喜欢南方。”
2016年冬天。当时,作为一个且入行不足一年的汽车报道记者,我的每一场专访都做得谨慎且战战兢兢。这是我第二次见到时任风神总经理的李春荣。与第一次上市发布会的西装革履不同,这位总经理私底下装束简单舒适,且坐下未切入正题,他便笑着主动搭话:“你不用做记录,仅做一场朋友间的交流。”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到彼此礼貌道别,我都未打开过录音笔。
6月份,李春荣由台前走进幕后,从武汉前赴广州,出任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执行副总经理。
7月中旬,有消息传出李春荣即将加盟吉利宝腾。几日有余,消息翻来覆去的变化,十余种口径不一的独家消息。
8月份,李春荣离开征战30多年的东风,与七月风波相比,这次转身安静得有些刻意。吉利的暧昧态度,当事人的未做回应,让这个折腾的圈子里反而谁也不敢小意揣测。
离开了风神之后的李春荣,头像由AX4改为一张风景画像,曾活跃在朋友圈的身影在这两个月里沉默得让人轻而易举就察觉到了。到后来的加盟吉利宝腾的消息闹得满城风雨,6月到8月,这段许多人眼里口中的低谷期,我也未点开微信对话框一次去索求当事人口中的真相,和大部分媒体一般从中套取独家内幕,其实有悖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极尽渠道的去求证消息真实度。但出于对李总的尊重——在这段纷乱中不打扰是我最大的尊重,就如当初他愿意给一个名不见经传小记者一个机会一样。更重要的是,我固执的认为当时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他满腔壮志抱负未酬,绝不会轻易向任何现实因素妥协。
2017年8月22日,李春荣正式出任宝腾CEO。
临危受命,在最艰难的时候将东风悦达起亚起死回生。
事业巅峰期,毅然出走美国攻读麻省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硕士。
回归时,将东风风神由甫起步做至风生水起。
李春荣好像总知道自己每一个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该进攻,什么时候应沉淀,每一步都在跟着自己的节奏走。
2006年,收购英国锰铜控股;
2009年,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DSI)
2012年,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元收购瑞典沃尔沃乘用车业务的100%股权;
2013年,吉利收购伦敦出租车公司;
2016年10月,吉利在德国发布领克品牌。
而从吉利的海外动作来看,很明显作为一个要将品牌打进国际化市场的企业,吉利近几年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买买买,而且还是“海淘”——收购海外企业,把品牌做往高端化,是吉利看得最远又走得最急的一步。除全新高端品牌领克之外,吉利此次并购的项目之一莲花汽车,是曾一度和保时捷、法拉利并称为世界三大跑车制造商,因此宝腾可以说是野心吉利在跑车高端领域里一块至为重要的拼图。在急剧扩张集团规模的情况下,吉利亟待广纳兼具本土品牌经验和海外战略眼光的人才,而曾历自主品牌、合资公司且拥有MIT(麻省理工学院)管理经济学博士海外教育背景的李春荣自然是吉利的上上签。
2017年6月23日,吉利正式收购马来西亚国宝级汽车公司宝腾49.9%的股份和英国跑车品牌莲花51%的股份,并成为宝腾汽车的独家外资战略合作伙伴。契约表明,宝腾汽车的具体运营将由吉利汽车负责,CEO也由吉利任命。
有别于当时在取舍中被福特“遗弃”的沃尔沃,吉利在这场收购中的位置显然更高一著。而宝腾与莲花的收购,尽管吉利拥有更多的股权和话语权,但面对背后整个东南亚市场,吉利在这场收购中只能说平起平坐。
东南亚市场现在依然是日系车主导的阵地,目前,马来西亚的市场规模在每年60万辆左右,其中宝腾的销量为7万辆,市场份额为12%。而要权谋东南亚的天下,即是与市场垄断杀手日系车做抗衡,对吉利来说这是一项艰巨且必行之道,而直接重担就落在了由吉利定夺的宝腾掌权人身上了。李书福对宝腾项目之重视,基本可以体现在收购行动完成后两个月才正式敲定的CEO人选上。而有意思的是,吉利与宝腾莲花正式签约的日子,仅距离李春荣赴任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执行副总一职不足5天时间,想来,退居二线的李春荣早在那时怕是就被吉利“盯”上了。
很多人会说吉利是想要打入海外市场,而事实上,它的目标实则是全球范围,从未松懈脚步的吉利如蛰伏闹市一隅的野兽一般,盯着适合的肉就果断迅猛的扑上去叼下来,对宝腾如是,对李春荣亦如是。
而对李春荣来说,从东风到吉利的距离,不仅仅是武汉到杭州一个半小时的距离,也不仅仅是由自主重返到合资的归程,是由熟悉了30多年的中国市场走向一个陌生的海外环境。在怎样的逆境都从容随遇而安的李春荣,重返机遇挑战四伏的战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且看如何化解宝腾困顿,扭亏化盈。
在2016年冬季那次会面里,李春荣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是个不会服输的人。”
在再大的挑战面前,不会认输的人字典里没有输这个概念,只有一次又一次尝试之后的胜利——
南方的严冬不长,跨过秦岭淮河线以后,只要度过了湿冷的冬季,日光伴行的时间,仅会愈行愈长。